第八十九章履卦总结(1 / 2)

加入书签

此卦卦名为履。《说文》中说:“履,足所依也。”也就是说履便是人们穿的鞋子。人穿上鞋子才可以走路。所以“履”的引申意为履行、实践的意思。

履卦的卦画与小畜卦的卦画相似,把小畜卦的卦画颠倒过来,便是履卦的卦画。从卦象上分析,履卦的整体形象很像一只鞋子。一个阴爻就像鞋口,又像一条乌篷船。

所以履卦有行的含义,仅表示步行还表示水行,引申为履行。履卦上卦为乾为天。下卦为兑为泽,天降恩泽便是履卦的卦象。意思是说君王言而有信,行自己的承诺。广施恩泽于民众。

履卦的智慧之象,有笠,成立义;文书破,损义;女子乃好,有伞有所庇盖;卓旗官人边坐,门旗义;堠上有千里字,坐镇千里之侯伯。

《履》卦为《易经》第十卦,下兑上乾。乾:天也。兑:泽也。水行天下,动而有节,故“履”者,执礼求进也。有人可能会说,坎为水,上乾下坎不是更好吗?然水流于东,而天行于西,有各顾各上下离心相争之象,反而构成了一个讼卦,春秋时,晋国大夫郤至与周王室争田,双方互不相让,竟然跑到晋国国君那里去打官司,就是一典型的争讼事例。

履卦,这个卦是异卦相叠,下卦为兑,上卦为乾。乾为天;兑为泽,以天喻君,以泽喻民。君上民下,各得其位。

从卦像上看,履卦是兑下乾上。乾刚健,才德无比,这正是兑所不能及的。

兑的特点是喜悦,能以喜悦的心情、乐观的态度来向乾学习、实践。

从卦形我们还能看出,乾为天在上,兑为泽在下,这意味着天在下雨,地则把雨水汇集为泽。这是顺乎自然、合乎事物存在和发展规律的。所以在学习和实践之中,还要遵循自然的规律。

履卦是兑下乾上,传统称作天泽履。这一卦的卦形,恰好与“小畜”上下相反。彼此是相对卦,一停一进交互为用。《序卦传》说:“物畜然后有礼,故受之以履。履者,礼也。”这是说,物资蓄积后,就要制定礼节,将“履”解释为“礼”。“礼”与“履”同音,“礼”必须人来履行,所以这样解释。

兑与坎的区别就在于水有止也,孔夫子说要“克己复礼”,其实正合履卦里执礼的意思,所以《象》曰:“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”。但履卦又非守成不动,履者本意为鞋,鞋以护足,约束其实也是一种保护,穿鞋而行,此卦终究还是以“动”为贵的。

履卦以履虎尾为喻来说明卦义,卦辞为: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

欲行而虎踞于前-----此乃伴君之象,不过易经“立象以尽意”,其所象都非一事一物。此处的虎,可泛指某种强大的权威性势力,如君主及其所代表的礼制。虎不行则人不得行,“履虎尾”,促其行,险中求进也。“咥”:龁也,咬的意思。“亨”:通也,茂也。《彖》曰:“履,柔履刚也。说而应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刚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”这里最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踩了老虎的尾巴,却不会被老虎咬。

对履卦的解读,以王弼的说法最为流行。王弼在《周易略例》中说,“夫少者,多之所贵也;寡者,众之所宗也。一卦五阳而一阴,则一阴为之主矣;五阴而一阳,则一阳为之主矣”。“阳之所求者阴也”,“阴苟只焉,五阳何得不同而从之”。王弼认为易经讲究以寡为贵,以少临众,履卦正是一阴而五阳,以此来推论履卦,可以得出两个结论:

一是,此卦贵阴不贵阳,以“阴”为美,主要是讲要以谦恭柔顺来执礼,所以王弼说“谦以制礼,阳处阴位,谦也。故此一卦,皆以阳处阴为美也。”也就是以阳爻处阴位的二四六爻有好的结果。

在易经之中,履这一卦主要是践履、履行的意思。《杂卦》说:“履,不处也。”履是行进而不停留。《说文》中指出:“履,足所依也。”履是脚上穿的鞋子。综上所述,履的本义是鞋子,引伸为践履,履进,礼节。古人认为,人的行动要受到礼的节制,不然就会乱来,故履有该怎样行动的意思,这就是礼。

履卦与小畜互为综卦,这两卦的卦爻结构都是一阴对五阳,但是小畜卦的六四以阴居阴,当位得正,柔顺利贞,能够蓄止刚势力前进的势头,而履卦的六三以阴居阳,本身也带有一事实上的刚性。由此而形成的态势就不是如同小畜卦那样的以柔软蓄刚,而是以刚遇刚了。

《象》曰:上天下泽,“履”;君子以辩上下,定民志。

《象》这样解释本卦:履卦的卦象是兑(泽)下乾(天)上,为天下有泽之表象。上有天,下有泽,说明要处处小心行动,如行在沼泽之上,一不注意就会陷下去;君子要深明大义,分清上下尊卑名分。坚定百姓的意志,遵循礼仪而行,必然秩序井然。

履意为实践,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,属于中上卦。《象》中这样来断此卦:凤凰落在西歧山,去鸣几声出圣贤,天降文王开基业,富贵荣华八百年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玄幻奇幻相关阅读: